我院学生团队摘得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十佳提名奖
作者:时间:2020-09-16点击数:0
9月14日,数字信息技术学院“最In融媒体实践团”在浙江省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中从全省565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全省前20强,荣获大赛“十佳团队提名奖”。
团省委副书记周苏红与团队成员合影
数字信息技术学院以“融媒体宣传运营创新实践——以云和梯田景区为例”为主题,用最“In”的融媒体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复苏。
团队开展了抖音推广、脚本拍摄、剪映剪辑、直播带货、PR剪辑、B站运营等相关融媒体宣介服务和全套技术培训。团队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重重困难,采集了素材照片3000余张、素材视频600余个;制作成品照片100余张、短视频20个、长视频3个,并在多个抖音号、公众号、Bilibili上展开宣传。梯田景区抖音作品播放量迅速提升上10万,不仅大大提升了融媒体运营能力,还极大的增强了争创5A景区的信心。
参加现场答辩的俞淇和孙玉琦两位同学分享了她们的获奖感言。
俞淇:3个多月以来,无论是项目执行过程、初赛、复赛,还是决赛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过程都非常艰辛!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但我享受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战斗的过程,还有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和一路鼓励。
项目执行时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只有很少的队员能去当地,人手严重不足。每次晋级赛的准备时间总是很短,往往是文件一发来,没几天就要比赛,每次都有不同的比赛形式和不同的参赛要求。
决赛第一轮的时候我出现了一次失误,脑袋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导致演讲和PPT没有卡对点,幸好临场补救,通过调整语速跟上节奏。得知冲进决赛第二轮的时候我都激动得快哭了,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如果大学生涯还能参加省赛,一定要老老实实背熟稿子,否则上台真的会思维紊乱。
我个人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进入死胡同,想到自己觉得好的内容就疯狂改,但是改来改去没有更好的方案。今后备赛,一定要多找人提提意见,再进行优化。省赛其实和校赛没有太大的区别,本质都是准备材料和上台演讲。最大的区别就是比赛含金量不同,比赛不要怕,跟着老师的步伐好好准备就可以了。
孙玉琦:大一时就能参加省级比赛,我感到非常自豪。自6月份活动开始策划以来,不觉至今已3个多月,我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从主题制定到人员召集,到联系当地政府,前期工作自认为完成得十分稳妥,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活动进展不顺,多次由于山区道路崎岖颠簸、天气炎热、人员不足等问题而短暂停留。
我们随即摆正心态面对,在适应一切变化后,我们重新规划才出色完成了各景点的采风。随即又转身投入剪辑制作当中,自我感觉综合技能得到了飞速提升。在修改演讲稿时废寝忘食,浑身充满干劲,经常三餐都没能准时吃,常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比赛前,我们还多次排练,终于完成音乐和PPT的卡点。决赛前一天晚上都九点了,我们和陈老师三个人才意识过来大家忘记吃晚饭了;回到住处后又坚持背诵稿件文案至凌晨两点,保持神经紧绷的感觉,直到完成比赛。
7月份报名参赛,我们书写的申报材料足足有近40页,得知进入百强团队时,我们很激动,那是我们从未取得过的最好成绩。我们马不停蹄的动员团队成员写演讲稿、制作PPT,历经一次次更改、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个个不眠之夜,在决赛前终于敲定终稿。我们和浙大等本科院校一起PK,竟然冲进了全省前20强。
现在回想起来,“拼”的感觉真好!虽然获得了十佳提名团队,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要多学习借鉴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为下次活动开展做足准备。
我院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就近以返家乡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学校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专业特长、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学习成果、锻炼意志品质,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