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千工程” | 点点红星耀丽邑,悠悠岁月缅征程
作者:时间:2025-07-18点击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正值抗战胜利 80 周年之际,数字技术学院一行五人踏上 “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长征路” 暑期社会实践征程,探寻刘英、粟裕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长征精神。
一 访王村口,忆峥嵘岁月
7月12日,第一站来到了王村口,刚踏入这片土地,“我们的师部和领导中心放在王村口” 这句话便映入眼帘,王村口是红军挺进师在浙江长期战斗的中心区域,被誉为“浙西南井冈山”。
首先实践小队走进了中国工农挺进师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史料和文物,犹如打开了一部生动的史书,将成员们拉回到1935年那段战火连天的岁月,让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开展艰苦卓绝游击战争、开辟浙西南根据地的光辉历程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随后成员们来到刘英粟裕纪念馆,随着馆内讲解员给大家讲述他们的生平经历,伴随着照片、图表、字画、视频等资料,学习他们光荣战斗的一生,无不体现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精神。
最后是横跨乌溪江的宏济桥,正是在这座桥上,王村口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贫苦大众从此翻身做主人。成员们踏上宏济桥,抚摸着桥上的栏杆,听着当地的村民讲述着“一门三烈”的故事,感受着他们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实现从历史认知到精神共鸣的升华。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传承人叶怡长。谈及与竹编相伴的岁月,他坦言自己已坚守这项技艺三十余载。他和成员说:“现在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我的竹编都卖出去了不少,不仅有咱中国人买还有些外国人也会来买。”
随着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这条古街为串联,重现1935年红军挺进师进入王村口的情景,还原当时的氛围,而古街两侧也带领研学团队沉浸式体验,走一段红军路、做一顿红军餐、唱一首红军歌曲。这些情景互动在帮助大家深刻感悟红军长征精神的同时,也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 探住溪村,寻红色印记
7月13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龙泉县住溪村,这里是粟裕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村内保留着红军街、子弹广场等红色遗迹。寻找红色历史的路上我们碰到当地热情的居民,向大家介绍着村子里的红色文化,热心指导着最佳游览路线,分享着近年来村子的发展和变化,从他的讲述中,成员们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和了解住溪村。
沿着红军街前行,成员们看到了 “27 发子弹的故事”,粟裕办公旧址、在廖氏祠堂成立的苏维埃政府、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体现着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以命相搏的赤诚,是艰苦岁月里信仰不灭的铿锵注脚。最后成员们走进红军学堂,身临其境的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洗涤大家的心灵,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
住溪村除了红色遗址外,依托红色资源发展,帮助村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结合当地特色,推动了“红绿金”融合协同发展,老房子修缮成红色景点,老石板路擦亮就是打卡点,废弃的老宅变身为书院,为帮助村民们能够更好的讲好红色故事,书院也经常举办老党员讲革命故事的活动,并且推动村民红色知识输入输出完整闭环。村民们向来旅游的游客售卖茶叶、干货,并与游客们讲起这里发生的红军借宿的故事,游客们既能买到心仪的产品,也能听到当地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
住溪村秉持“红色+生态”的理念,打造4A景区,将红色资源与乡村脉络完美融合,成为住溪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让红色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血液”。团队成员提出为村里拍摄微纪录片,利用“逃离城市,回归自然” 的话题,带大家沉浸式打卡每一处红色景点,吸引游客切身走进村落,学习革命精神的同时,感受着这一隅的安静村落。
三 缅英烈魂,承革命精神
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成员们的最后一站走进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内有300余见珍贵文物,200多幅历史照片和10余处场景复原,生动再现浙西南地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画面,从早期共产党人的宣传发动,到武装斗争的艰苦历程,再到革命胜利后的建设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参观刘英故居,让成员们更能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吕红刚,校团委书记周美华一行走访慰问实践小分队并指导工作。
吕书记带着大家走进万象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之情,面向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现身的革命先烈。烈士陵园记录着丽水建国前牺牲的40位烈士和建国后123位烈士的姓名、出生年月、牺牲时间,在北侧建抗洪烈士周丽平纪念碑,南侧建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烈士纪念碑。默哀结束后,团队成员仔细的阅读着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更加坚定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并永远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回顾这段红色之旅,循着刘英、粟裕当年的长征足迹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似与历史对话,在踏访中深刻触摸到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更真切体悟到“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 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未来,作为青年学生,将这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继续深入挖掘浙西南革命史料中的细节故事,走访更多亲历者后代与红色文化研究者,让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英雄事迹、战斗历程变得更加鲜活可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红色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用所学知识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新可能,让革命精神不仅成为精神灯塔,更成为滋养这片土地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