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千工程” | 探红色根脉,解码大同二村 “红研融合” 的发展新密码
作者:时间:2025-06-30点击数:10
伴随着夏日的热浪,在数字技术学院刘菁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6 月 25 日走进了绿树环抱的杭州萧山大同二村,开展了一场社会暑期实践活动。了解大同二村的历史背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链接国际化的有特色的研学基地”,随着杭州野孩子研学基地潘主任的介绍,为我们缓缓揭开了大同二村“红研融合” 的发展新路径的神秘面纱,为乡村振兴贡献宝贵力量。
01 红村探秘:红研基地启新篇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20年,大同二村与企业合作打造的野孩子研学基地,是杭州市首家由归国华侨创办、首个以整村打造志愿军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它将侨乡特色与楼塔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把深化意识形态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目标,融入到研学的每一个环节。据潘主任介绍,基地设有农耕体验区、趣味农事体验区、拓展互动区、休闲体验区、志愿军大道,学生通过参与耕地、种植、采摘等农耕活动,在劳作中感悟劳动精神。依托村里18名青年参加抗美援朝的事迹打造志愿军纪念村,通过还原云山战役、长津湖战役等场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历史,使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变为可触摸的精神传承。
02 老兵访谈:光荣之家忆峥嵘
跟随潘主任的脚步,我们拜访了抗美援朝老兵陈祖如。95岁高龄的陈老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谈及战场经历,他思路清晰、语气坚定:“那时,我们在枪林弹雨里,主要负责炮弹运输。” 每一个字都带着力量,将炮火轰鸣、生死一线的场景重现眼前。门边悬挂的 “光荣之家” 牌匾,历经岁月洗礼,见证着陈老与战友们的无畏与奉献。
03 薪火承志:红研赋能启新程
从研学基地建设到红色精神传承,大同二村以“红研融合”为路径,既探索乡村振兴,又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 —— 让红色根脉焕发活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注入乡村力量。
“今天的调研,让我看到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碰撞出的璀璨火花,老兵的讲述,我真切感受到,‘红研融合’不仅是大同二村的发展密码,更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它让课本里的历史“活”了起来,让抽象的爱国情怀成为可感可触的精神力量”,实践队员王玮琪的感概,道出了团队的共同感悟:新时代青年既是红色故事的倾听者,更应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将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奋进动力,让红色根脉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