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怀揣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无限敬仰,数字信息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福建下党乡,一个曾经的“五无乡”,如今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难忘下党主题馆内,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诉说着下党乡从闭塞贫穷到繁荣发展的不凡历程。在这里,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九到寿宁、三进下党”的难忘历程。
“三进下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非凡胸襟的生动展现,是他“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实干者撑腰”工作导向的鲜明昭示。在这里,“滴水穿石 弱鸟先飞 久久为功”的勇毅与坚韧,共同书写了闽东精神的辉煌篇章。
随后,我们重走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于1989年7月19日首次到下党乡调研时的考察之路——“党群连心路”。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党与人民深厚的情感纽带,它见证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的奋斗历程。
大家顶着炎炎烈日,沿着崎岖山路前行,途径党恩亭、滴水亭、文昌阁、滴水穿石公园等地,切身体悟“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基层之行。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幸福茶馆的主人——王光朝老先生。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到下党调研、现场办公时,他是挑解暑凉茶的志愿者之一。在2019年7月,他还作为六名村民代表之一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下党脱贫的消息,并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他见证了下党乡通公路后的巨大发展,也见证了下党人今天的幸福。老先生热情的向我们讲述茶馆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成为乡亲们交流情感、分享幸福的小天地。每一杯茶香中,都蕴含着下党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鸾峰桥,这座桥不仅是下党乡的重要交通节点,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的地标。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下党乡。那是大暑节气的前四天,酷热难耐。习近平同志带领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清早6点多从县城乘车出发,经过近3个小时车程、2个小时的山路步行,终于在上午11点多抵达下党乡。到下党乡后,习近平同志顾不上休息,就在鸾峰桥边上简陋的小学教室里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对下党乡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并决定率先解决通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这三大问题。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刘明华——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时任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好人,2021年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福建省委党校、宁德市委党校、寿宁县委党校兼职教师。
刘明华深情地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的情景。他说:“总书记当年冒着酷暑,深入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我们解决发展难题。那段历史,我至今记忆犹新。”正是这份记忆,让他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讲述下党故事的决心。自2015年起,刘明华开始宣讲下党的红色故事、人文故事等。六年来,他累计宣讲超过6000多场次,辐射群众5万余人次。
下党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特色手工艺等多元业态。高山茶叶、有机蔬菜、特色民宿和文化体验项目,共同构成了下党乡的绿色经济体系,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投资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下党乡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村民们利用电商平台,将自家种植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